第125章 宣太后(2/5)
秦昭襄王即位时年仅19岁,未能亲政。因此,宣太后开始摄政秦国,自号“宣太后”,并任命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为辅政大臣。在宣太后的摄政期间,她重用亲戚组成“四贵”(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芾),开启了太后摄政与外戚专权的先河。宣太后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在秦国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4、干预秦政,拒伐救韩
宣太后在摄政期间曾多次干预秦政。公元前307年,楚怀王围困韩国的雍氏,韩襄王多次向秦国求援。然而,宣太后因顾及故乡楚国,拒绝出兵救援。她以“妾事先王”的比喻向韩国使者尚靳说明了自己的立场。但秦昭襄王最终未听从宣太后的意见,派兵救援了韩国。此外,宣太后还曾在五国合纵攻秦后建议秦昭襄王不要任用成阳君为韩、魏两国的国相,以避免损害秦国与这两国的关系。
5、诱灭义渠,稳定边疆
义渠是秦国西北部的强大部落,曾多次与秦国交战。公元前331年,义渠国内发生内乱,秦惠文王趁机平定内乱并在义渠设县。然而,义渠并未因此臣服于秦国。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并与宣太后私通生子。但在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在甘泉宫诱杀了义渠王并趁机发兵攻灭了义渠国,在义渠故地设立了陇西、北地、上郡三郡从而稳定了秦国的西北部边疆。
6、晚年被废,忧死而终
随着秦昭襄王的逐渐成长和范雎等贤臣的辅佐下秦国国力日益强盛宣太后的权力逐渐受到限制。公元前266年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议收回宣太后及“四贵”的权力以避免弑君篡国的祸乱。秦昭襄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废黜了宣太后并将“四贵”驱逐出首都咸阳。次年(公元前265年)十月宣太后在失势后忧愤而死葬于芷阳骊山。
三、主要影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