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卞和(2/5)
3. 泣玉于荆山
接连两次的打击并没有让卞和屈服,他依然坚信这块璞玉的价值。等到楚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着这块璞玉,坐在荆山下痛哭。他的泪水哭干了,两眼甚至流出了血水。文王得知此事后,派人前去询问他为何痛哭。卞和悲伤地说:“臣非悲刖,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戮之而漫(欺骗),此臣之所以悲也。”文王听后深受感动,决定亲自验证这块璞玉的真伪。他命人剖开璞玉,果然发现里面是一块璀璨的宝玉。于是,这块宝玉被命名为“和氏璧”,而卞和也因献玉之功被楚文王封为陵阳侯。
4. 归隐荆山
虽然楚文王对卞和进行了封赏,但卞和却心灰意冷,他拒绝了陵阳侯的爵位,选择归隐荆山。在荆山抱璞岩畔,他度过了余生。据传说,卞和还曾作了一首《悲歌》,抒发心中的愤懑和不平:“进宝得刑足离分兮,去封立信守休芸兮,断者不续岂不冤兮……”这首《悲歌》后来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三、主要影响
1. 发现和氏璧
卞和发现和氏璧的事迹,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一件珍贵的国宝,更展示了他的敏锐直觉和高尚品德。和氏璧后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宝玉之一,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和传承,最终成为了皇权的象征。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和氏璧雕刻成受命玉玺,玺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更加凸显了和氏璧的珍贵和独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