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升级准备 改变势在必行(3/5)
降温好办,直接上液氮等超冷液体作为冷却环境,大部分物质的活性就会下降,量子也不能例外,这是最常用的手段。
磁力场约束手段相对差一点,不但需要大量的电能来维持“力场陷阱”,就算维持住了,量子的活性通常也不会下降多少。
最后一种手段就是物理约束,类似于挖坑栽树一样,一棵小树苗再能长,只要挖个坑把它埋进去,任他长得再高也终身不得离开原地半步。
这种方法具体实施需要用到隧道显微镜,当然,现在的纳米虫也有资格代替这个功能了,它们会在一个绝缘体上“挖”出来很多小坑,坑的大小通常只有一个原子大小,然后量子对的其中一个会被放在坑里,充当量子点阵的其中一个“点”。
这些点最终会被层层隔开形成一个立体的千层蛋糕结构,形成一个稳定而庞大的量子算力网格。
雷权对比三种手段,发现物理约束反倒是眼下自己最合适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维护成本最低,稳定性最好,而且非常容易实现多层结构,这根女娲核心的千层饼结构不谋而合,而且这种手段可以搭配低温约束手段同时进行,理论上可以把量子的活跃性降到最低,这意味着量子计算精度也将趋于最高。
为了将量子计算的精确度进一步提高,雷权还发明了一种量子枷锁的结构,类似于神经递质的作用,这种枷锁虽然会降低两个不同量子对之间的信号传输灵敏度,但也使得信号里的“杂音”更少。
类似于给狗栓一条链子,虽然影响了狗狗的攻击范围,但也降低了狗误伤别人的可能。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