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如烟往事(2/5)
“肖哥,仨儿经常和我提起您,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师傅在天之灵也该安慰了。”农尚军用带着点毕节口音的普通话说,但说着眼圈竟然红了,看来是个重情谊的汉子。肖岳就客气了几句,大家落坐,几个人要肖岳坐上坐,一想自己的年龄最大,也就释然了,杨琳也就挨着肖岳坐了下来。二楼还有五桌客人,一楼还是满员,常少保还在招呼厨房。
“尚军、文秋,欢迎你们来郑州一起创业!”“文秋和仨儿的关系大家也都知道,所以在座的都是自己家里的人,也都知道我们饭店是会不断的发展的,我们将打造连锁餐饮企业,所以我们不但需要和业内的人士交朋友,还要从人才、资金、文化、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布局。但我和杨琳、小壮这几个人,对黔菜名厨的师承了解不多。尚军啊,你将你的经历和了解的事情尽量的给我们说说吧。”肖岳就开门见山的说。
“唉,往事如烟、不堪回首啊!”“我父亲吴重言也是一名厨师,师从名师吴中琴,由于对黔菜传统工艺的追求,他多年游学于贵州省各地,在遵义结识了师傅,两人一见如故,并将黔菜名菜传统工艺进行编撰,但却受到了以彭文天为首的革新派的排挤。我十五岁时,我父亲让我拜到师傅门下学习厨艺,师傅新手教授我刀法和火候,要求及其严苛,后来对仨儿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两人就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农尚军深吸了口气,说。
“师爷顾大师的名望和地位在国内无人能及,追随都甚众,但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正值改革年代,许多人也就借着师爷的名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革新和保守就成了水火不容的两派。”
“当年由于师傅和师母私订终身的事情,师爷大怒,与师母断绝了父女关系,闹的满城风雨,师傅的几位师弟彭文天、李聪、赵海龙等人就兴风作浪,用阴谋手段将师傅清出了贵州省餐饮协会和厨师协会,后来不但将师傅在饭店中的股份给折算没了,还不许贵阳、遵义、六盘水、黔东南等地市的饭店聘用师傅,师傅不愿低头,就带着师母、小琳和我回到了金沙,在县城的老宅里开了家店,由于坚持做传统的黔菜,成本较高,所以一直坚难度日。”
“但我时刻铭记师傅的教诲,这辈子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做好传统黔菜并传承下去,可惜势单力孤啊,师傅的另几位师弟如董长鸣、刘长明、刘钟等,也是坚持传统黔菜工艺的,但也有分歧,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斗不过彭文天他们,而小壮的父亲长明叔也因病早年就走了。”
“在师傅生病时,我曾经去看过师傅一次,他却对我隐瞒了病情,正好我父亲也有病,就没有再见到师傅,去年我再去看他们时,已经找不到他们了。”
“还是在春节期间,收到了仨儿的短信,才知道师母、小琳和仨儿来了郑州,但饭店经营的也挺艰难。后来肖哥来了,有了少保的加入,饭店就越来越好了,听仨儿说了情况,我就坐不住啊,早想过来了。所以啊,仨儿和我一说,我将所有的事情一放,就和文秋妹子一起来了。”
“呵呵,来这儿一看啊,店是杨琳的店、菜是师傅的菜,我高兴啊,我愿意当个厨师、一辈子在这儿干下去!”“希望有一天,不但这饭店要做大做强,还能够实现师傅的夙愿啊!”这汉子说着就流下了眼泪,杨琳和小壮也流下了泪水。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