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八章 后方(五)(1/5)
小船原本是准备建成风帆护卫舰,后来改成蒸汽炮艇。
新建的大船则开创性地采用了铁肋木壳结构,舰长217.1尺、宽31.1尺、吃水17.8尺、马力750匹、排水量1268吨、航速12海里、备炮12门、乘员110人。
这艘战舰集合了董良前世对早期蒸汽战舰的一些认识,是护卫军建造铁甲战舰前的一次尝试。
董良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在西方船厂工作多年的万次郎的手中。
护卫军从福建招募的船厂工人中也有一些懂技术的,但是这些人大都年纪比较大,此时的工匠大部分是师徒相传,手艺也大都是靠经验积累。
因此,但凡是懂技术的人一般年纪都比较大,这些人对中式帆船的造诣都非常深。
董良相信,给他们时间,他们甚至能够建造出郑和宝船出来,但是让他们建造西式战舰,他们那些经验反而会束缚住自己。
而万次郎从小就在西洋的船厂中长大,并且自身对于造船也有一定的造诣。
客观地说,二战之前,小日子的造舰水平是可以比肩大美的。
而万次郎这次没有让董良失望,将近一年时间了,不仅仅完成了那艘五百吨的木壳蒸汽炮舰,还将这艘铁肋木壳船给建造了出来。
董良甚至亲自带人给它打造了一颗心脏,一台联动卧式蒸汽机,就连英国人也都是到了七十年代才用上这种蒸汽机。
整个华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万次郎也是将这艘战舰当做自己的亲大儿一般伺候。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