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〇章 鸡笼的天变了(4/5)
在满清时期,一个自然村落中,能够跟官府打交道的人实际上很少。
那些地方上的士绅充当官府管理乡村的拐棍,在百姓的眼中,他们就是官,就代表了权威。
“老刘,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卖酸粉的,为何不在乡下种地?”
孙国友这几天,天天在这里吃酸粉,已经跟这个老刘头熟络起来。
“孙大人啊,我家原来住在城外的山脚下,原本家里还有五亩水田,加上在我那大儿子在码头扛活,一家人还过的去。”
“可是后来我那大儿在码头上被货物砸断了腿,他那么年轻,我不能让他成为一个瘸腿的废人啊,于是就带他寻郎中救治,老汉家中哪里承受得了那看病抓药的费用啊,只能向村中吴员外借钱,人家要咱将家中田地做抵押。”
“后来我那大儿,腿是保住了,但是成了跛子,干不了重活。这钱也还不上,田就被人家收走了,好在我家祖传这做酸豆角的本事,老汉就自己做了这套行头来县上做点买卖,勉强活命吧。”
“我大儿帮人做点杂活,也能有点收入,只是家中无田,到现在连个媳妇儿都娶不着,唉……”老刘说着长叹一口气。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孙国友这个人四十几岁,脸圆圆的,看起来慈眉善目的,容易让人产生信任。
他认真倾听着刘老头的讲述。这样的事情他再熟悉不过了。
地方士绅兼并土地的手段就那么几个。
强取豪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都是趁着那些农户困难的时候下手,要么直接赎买,要么放高利贷,然后趁着对方还不上债,强行收回。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