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政府的钱哪里去了?(1/5)
回到家,杨乾立即召开了一次线上会议,因为好几个老总不在总部。
运河修建起码需要三年时间,这还是几乎不计成本投入产生的结果,远水解不了近渴。
105亿吨的碳砂运输量,哪怕放在全年平均运输,需要大型货运汽车高达上千万辆,哪怕换成新能源货运汽车,成本依然高昂。
更何况明年巴丹吉林地区的黑树也陆续成熟,到时候那里也有上百亿吨的碳砂需要运输。
靠货运,哪怕是铁路运输都不现实。
这些高昂的成本必然需要终端消费者承担,给碳工业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既然运河短时间内难以承担运输的重担,那么只能利用现有的水运系统,能解决一点是一点。
恰好黄河正好就在腾格里的边缘,杨乾觉得可以加以利用。
哪怕无法全年通航,哪怕单个运输量少,把数量堆上去也能起到作用。
“其实我们考虑过黄河水运,但黄河水路落差大,就算利用小船运输,也只能单程运输。”青薇解释道。
“你们有没有想过疏浚河道,在水流落差大的地方建设水利枢纽设施?”杨乾问道。
放在以前,很多事情确实难以想象,因为工程量太大了,成本难以负担。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