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卷第五章 然而就算是改变,(1/5)
也还是有法门的,如何锻炼,如何以心意相合,又要讲究天人合一,自然合道,高级一点的还有法天象地之类的,门道多得很。
这东西一向都是各教派秘传,而且和信仰无关,扎根于个人对世界的哲学认知,甚至有很多时候是反神明——因为很多时候在领域之内,释放者就可称神。
只要他对领域的控制足够精深细腻。
这时间久了,领域最早是个啥样子,炎黄人早就忘了,像镇元斋这样,还能保持原汁原味的领域,反而是一景儿。
至于其他文化下的武道家,对领域的描述也各有不同,在中亚西亚,一般都以“国度”为称,这也是老根底子留下来的,有特殊的构建方法,掺杂了很多东西,和炎黄的先天内景各有玄妙。
唯独西方,领域就从没改变过,他们的研究方向,是扩大,因为领域初生,内容在很多年以内都是固定的,除了绝对掌控之后会有增改,很难再有变化了。
领域放出笼罩的范围,却是随着个人修为缓慢增长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绝对掌控的难度。
炎黄文化圈儿里,修行都是为了长生,领域大了小了,与长生无碍,但是这先天内景练好了,却绝对是可以增寿的,所以转没有人去讨论大小的问题。
西方那边儿,寻寿的人一样也有,但是他们求诸外物,根本不做内求,这避免不了就争斗为上,提升领域的掌握度固然能够威力大增,但是对天赋要求比较高,而且……费时间,要的是水磨工夫,这自然就不招待见。
而且他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同样大小的初生领域,放大了掌控度会降低,但是缩小了掌控度却会变高,理论上只要压缩到足够小,就自然而然的,能拥有绝对领域——也就是100掌控。
这本身就是两难的东西,其实等掌控度上去了,大小也一样随心而用,只不过这帮人脑子不转弯儿,死活就是觉得靠时间的修行来得慢……
其实外物堆砌难道就省时间了?耗费精力更甚,而且最让人鄙视的就是基础不牢靠,修行这事儿,只要不走偏了,基础牢靠都是延寿的,奈何那帮人不往这方面想,就要抢个高低,争多论少逞刚强充好汉,最后难免黄梁之叹。
这事儿落到镇元斋身上,其实也是有缘法,镇元斋现在老了,放荡不羁,越是这样的人,其实心气儿越是高的,不然也不会为了教出两个与众不同的徒弟而到处奔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