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小人物的生活智慧(2/5)
他们来长安的时候,并没有带任何粮食,刘千里能在长安粮价一天一个样,又限购的情况下,还存下了一家子大半年的粮食,与以上这些分不开。
农家人的习惯,家有余粮心不慌。
初来长安,人生地不熟,家里采购不可能让女人们来,刘千里身为大家长,自就负担起家里的米面油等各项粮食采购,何况儿子硬要给生活费,女儿又有俸禄米来回拿,虽不向儿子一样每月交生活费,却也每月变着法子给他们孝敬钱,他自是要负责购买上。
他们四月最后一天抵达的长安,那时距离长安最后一次下雨,已经整整一个月了。
常年在地里忙活的老农应该知道,在关中一带,大约农历三月底四月初这个时间段,小麦进入扬花灌浆期,这个时候土壤需要充足的水分,确保小麦“吸浆”水分营养充足,小麦颗粒才能饱满,小麦才能丰产。如果这时小麦地干旱,也就自动加速了小麦根部的衰老,即使浇地,因小麦根部已经衰退,吸肥能力丧失,即使能吸收营养,也是非常有限的,这就直接造成小麦减产,质量严重下降,颗粒很秕。
他们到时,芒种刚过,这一年的冬小麦产量减产,关中地区的粮食价格自然有所上涨。
关中地区又多频发干旱,不然也不会有洛阳宫的修建,每到灾年天子就率领文武百官到洛阳就食,在沈氏高宗皇帝期间,曾数次因为关中饥荒到洛阳就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