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这是饮鸩止渴(1/5)
黎文不解地问道:“资金规模扩大了4倍,抗风险能力反而降低了,这怎么可能呢?”
李欣解释说:“我给你算笔账你就清楚了。按我们原有的1,500万元资金,满打满算能开仓2000手螺纹钢。如果开仓1000手的话,资金利用率是50。我们过去几个月就是用50的持仓量和资金使用率赚到了近300万元。现在你把这1,800万元放大4倍,放大到了7,200万元。如果按50的资金利用率来计算,那我们可以用3,600万元来开仓,开仓量可以达到4800手,4800手就相当于48,000吨螺纹钢。原来我们账户上有1,500万元的时候开仓1000手螺纹钢,价格反向波动200块钱的时候,我们的浮亏是200万元,我们还能挺得住。可是将来我们账户上有了7,200万元,开仓4800手螺纹钢,价格如果反向波动200块钱的话,那我们的浮亏就是960万元。这960万元的浮亏在7,200万元的总资金里占比达到了13.33,也就是回撤达到了13.33。这个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合同里规定的第1级风险控制标准,也就是合同里说的回撤达到8就要开始第一次减仓。而且这个回撤比例差一点就触及到了第2级风险控制的标准,也就是合同里说的回撤达到15就要开始第2次减仓。这就说明按他们这种操作方式把资金杠杆放大到40倍以后抗风险能力并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
黎文问:“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通过减少持仓量来解决呢?”
“诶,下面我要跟你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合同里规定资金使用率不能超过30。他们为什么要规定这一条?就是因为他们知道按这种方式把资金杠杆提高以后风险更大了。如果站在我们的角度来看,资金杠杆没扩大之前,我们的资金使用率还能达到50,资金杠杆扩大到40倍以后,我们的资金使用率反而降到了30以下,这根本就不划算啊。”
黎文根本没想过这些问题,他糊里糊涂地说:“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帮助我们控制风险啊。”
李欣说:“风险控制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啊,怎么可能交给别人呢?”
“双方都控制风险,这不是好事吗?”
李欣见他理解不了这个问题,就继续解释说:“就算他们帮我们控制风险是好事儿,那我们暂且不谈这个问题,现在来说说资金成本的问题。年息11,这是非常高的资金使用成本。如果再考虑到对方实际控制风险,他们的资金安全度非常高,那么这11的利息就显得更高了。”
“我没听明白,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不学无术的黎文更加不明白这里边的奥妙。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