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稷下学宫(4/5)
伍兴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信念,目光灼灼的盯着相夫氏。
在伍兴的思维世界里,他坚信知识的灯塔不应被盲目崇拜的迷雾所遮蔽,每一缕学术的光芒都应源自坚实的事实土壤。
伍兴主张,学术的探讨与争鸣,应当是理性与实证的交响,而非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不应沦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般的空谈。
正是这份对真理不懈追求的执着,促使他在心中勾勒出一幅前所未有的学术盛景——一个兼容并蓄、实践导向的学术殿堂。
当相夫氏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仿佛被触动了某段尘封的记忆,他脱口而出。
“先生此志,莫非欲重启往昔稷下学宫之辉煌?”
言语间,既有期待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伍兴闻言,神色微动,显然对“稷下学宫”这一历史名词并不陌生,但他随即以沉稳的语调回应。
“稷下学宫之名,诚然辉煌于史册,然其未能将学术之光真正照亮现实之路,终因理论与实践之脱节而略显遗憾。我之所愿,非复古之举,而是另辟蹊径。”
相夫氏听后,脸上失望之情难以掩饰,却也隐隐透出一丝好奇与期待。
伍兴深深看了一眼相夫氏。
或许相夫氏保留的记忆中就有关于稷下学宫。
伍兴缓缓道出心中的蓝图。
“我所构想的学术殿堂,将是一个汇聚天下英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智囊高地。”
“在这里,先生们不仅要探讨学问的精深,更要将智慧的光芒投射到国家的治理与发展之中,使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
“它将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智慧与行动的结合体,而非仅仅是一个学术辩论的场所。”
在战国那个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时代,齐国以其雄厚的国力与开放的文化政策,孕育了稷下学宫这一璀璨夺目的学术明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