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赶会(2/5)
小诗画和小海宸兴奋地在人群中穿梭,他们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他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布匹、各式各样的农具、香喷喷的小吃摊,还有那些活蹦乱跳的小动物,都让他们感到新奇不已。
钟跃民紧紧跟在两个小家伙身后,不时地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爸爸,这么多人,这叫什么呀?”
钟跃民解释道.“这叫赶会,是农村特有的一种贸易方式。由于过去农村没有集贸市场和超市,大家就会自发组织这样的贸易日,买卖一些日用品和农作物。到集市买卖称‘上集’、‘赶集’,大型的集也叫‘会’。”
小诗画听了,又好奇地问.“爸爸,那赶会呢?赶会是什么?”
钟跃民笑着回答.“赶会就是比赶集更盛大的活动。
会的规模越大,内容就越丰富。比如唱戏、表演、买卖各种农具、货物和小吃,还有买卖牲口和猫狗等小动物,甚至有理发的、拔牙的、看相算卦的.......反正能在露天的地方交易的几乎都有。”
小海宸听了,眼睛一亮.“哇,赶会这么好玩啊!那我们今天一定要好好玩玩!”
农村,虽没有城市的喧闹与繁华,却拥有五天一次的大集,这是农民们采购生活必需品的重要场所。
集会,这个历经数千年历史传承的农村传统,早已深深植根于农民的生活之中,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当集会的日子来临,整个农村便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数以百计的摊位在集市上摆开,各色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每一个摊位后面,都站着一位老实巴交的半农半商的农民,他们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地坚守在这里,有的贩卖着自家种的农产品,有的则展示着手艺,还有的为赶集的农民提供各种服务,赚取一点微薄的利润。
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农村大集上,更是洋溢着一种浓浓的乡土气息。
商贩们为了招揽顾客,纷纷自卖自夸地吆喝着。他们的声音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独特的农村集市交响曲。
售卖的商品主要以日用品和食品为主。蔬菜、水果,有自家制作的豆腐、馒头,还有各式各样的调料。这些商品不仅价格实惠,而且品质上乘,深受农民们的喜爱。
继续阅读
在大集上,你还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有手工编织的篮子、草帽,有精美的剪纸、刺绣,还有用竹子制作的各种生活用具。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承载着农村的文化和记忆。
赶集的农民们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他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还可以与亲朋好友相聚,拉拉家常,看看热闹。这种淳朴的乡土风情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人感受到农村生活的独特魅力。
农村集市就是在固定的地点进行的集中的一种简单的商品流通。参与者是所在地的及其附近的农民。老百姓赶集,有时并不单纯为了买东西,带着孩子到集上逛逛看看,碰到熟人聊几句,那种感觉很自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