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赛先生与德先生(4/5)
钟跃民深知,自己即将谈论的这个话题,对于这群学生来说,既是新鲜的,也是充满挑战的。因为这涉及到“德先生”(即民主)与“赛先生”(即科学)在中国现代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与改革开放后的思想领域所产生的新变化。
宽敞的教室里,空气似乎因为钟跃民老师的一番话而变得微妙起来。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洒进教室,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然而,室内却因一场关于"德先生"的讨论而泛起了层层涟漪。
“和赛先生一同踏上中国这片古老土地的,还有我们的德先生。”
钟跃民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一道清泉,穿透了课堂的喧嚣,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他身上。他口中的"德先生",无疑是指那些蕴含着深邃思想、能够启迪人们智慧的道德哲学与民主理念。
这些理念,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照亮了人类前进的道路,引导着社会不断进步。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大量关于德先生(民主)的书籍如潮水般涌进我们的视野。同学们纷纷捧起这些书,沉浸其中,甚至在我的课堂上,他们也难以割舍这份阅读的热情。”
钟跃民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眼中闪烁着几分洞察和期待。然而,他接下来的话语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
“但是,我猜测大家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的磨砺,对于德先生的理解或许仅仅停留在书本层面,缺少深刻的体悟。”他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思索。
这句话如同导火索一般,点燃了教室中的气氛。瞬间,教室里变得乱糟糟的,学生们交头接耳,脸上露出不满的神色,显然对老师的判断持不同意见。
“老师,我们虽然年轻,但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啊!”一个学生勇敢地站起来,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充满了坚定,仿佛要向老师证明自己并非只是纸上谈兵。
“对啊,书中的知识能够激发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就不能算作对德先生的体悟呢?”另一个学生也加入了讨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钟跃民微笑着点点头,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他的目光温和而坚定,仿佛能够穿透每个学生的内心。
“同学们,我并非否定你们的思考与感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见解,这正是我们共同探索真理的动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