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舌战(4/5)
最后,李老师皱起眉头,语气带着一丝不悦地说道.“钟老师,至于除了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哪个时期出现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我们确实不太清楚。既然您如此笃定,那您一定有自己的见解吧,请您给我们讲讲吧。”
钟跃民微微一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胸有成竹的自信.“其实,除了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个时期同样可以被称为‘百家齐鸣,百家齐放’,那就是——民国时期。当然,这样说可能不太准确,更确切地讲,应该说是从晚清的洋务运动到民国时期。”
钟跃民的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电教室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历史老师们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原本轻松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看似简单却又充满深度的问题。
钟跃民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晚清、民国时期,虽然战乱频繁,但正是这样的环境,为各种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文学到艺术,从政治到哲学,各种流派和思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钟跃民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继续道.“以鲁迅为例,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人文关怀。此外,还有胡适、陈独秀等思想家,他们的观点和主张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变革。这些人都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和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钟跃民的讲述,听众们的脸上逐渐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往对于“百家争鸣”的理解过于狭隘,忽略了历史长河中那些同样璀璨夺目的时刻。
历史系的老师们当然不甘心被钟跃民这样质疑他们的教学水平,于是纷纷向他提出质问:“钟老师,今天我们来这儿可不是听您给我们讲这些的,而是想让您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觉得我们没把学生教好,学生也没学好呢?”
面对众人的责难,钟跃民只是无奈地笑了笑,然后回答道.“既然咱们要谈论历史,那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历史本身。关于‘物理’一词,我之前已经讲过,它并非源于日本。上节课的时候,我提到过,‘物理’这个词最初出现在美国传教士卢公明所编纂的《华英萃林韵府》中。那么,请诸位老师告诉我,这与日本又有什么关系呢?”
历史系的老师们面色微窘,钟跃民却仿佛未察,继续他的话题,语气平和而充满洞见。
“这个误解,确实普遍存在。许多人不知,日本的明治维新,其实是从中国借鉴了对西方词汇的汉语翻译。至于为何日本会选择汉字作为桥梁呢?”
钟跃民老师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又不失严谨地说道.“说起来,咱们中国的洋务运动,那可是比日本的明治维新要早上那么一丢丢呢。咱们有京师同文馆这样的高端翻译团队,专业、高效,那可比日本那会儿的‘散装’翻译强多了吧?”
钟跃民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接着,他继续说道.“虽然晚清时期,咱们国家整体上是落后的,但别忘了,咱们可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哦。科举制度下的儒生们,虽然常被贴上‘顽固’的标签,但正是这批人中的佼佼者,最早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引领了向西方学习的风潮。这些历史细节,各位老师,你们应该比我这个门外汉要清楚得多才对啊!”
继续阅读!
其实在洋务运动时期,国内已经出现了许多专业的翻译机构,其中比较知名的就有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海军衙门、税务总司、京师大学堂编译馆、上海的南洋公学、北洋官书局等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