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乡镇企业(3/5)
继续阅读
钟跃民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至于指引大方向,我会以顾问或者设计师的身份,继续为毛纺三厂贡献我的力量。但具体的管理和运营,需要你们来承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毛纺三厂的名字响彻世界。”
国企改革室的王主任闻言,眉头紧锁,显然对钟跃民的这一决定感到意外.“钟厂长,您的决定确实出人意料。不过,您提到的这一点,我确实需要向上级汇报并请示。毕竟,您的离开对于整个国企改革计划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变动。”
钟跃民点了点头,表示理解.“我明白,王主任。请您务必向上级传达我的真实想法和意愿。同时,我也希望这段时间里,我们能够更加紧密地合作,共同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办公室的门缓缓合上,张副厂长、尚副厂长以及王主任等人带着复杂的情绪离开了会议室,只留下钟跃民一人,继续沉浸在报纸的字里行间。
阳光透过窗户,斑驳地照在他专注的脸庞上,为他那深邃的眼神添上了几分温柔的光晕。
此时,钟跃民的视线被一篇题为《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的文章牢牢吸引。
文章中,一个崭新的名词——“乡镇企业”跃然纸上,它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过往社队企业的迷雾,预示着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即将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
文中不仅提出了将社队企业名称改为乡镇企业的前瞻性建议,更详细阐述了发展乡镇企业的若干政策,每一项都直击要害,为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铺设了坚实的道路。
承包制和双轨制作为两大制度基石,更是如同两把利剑,劈开了束缚企业发展的枷锁,为乡镇企业的崛起扫清了障碍。
钟跃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激动与感慨。他深知,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重大突破,更是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
从今天,1984年3月1日开始,那些一直以来在默默耕耘、闷声发大财的中国商业教父们,将不再只是幕后英雄,他们将正式步入历史的舞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想到这里,钟跃民轻轻放下报纸,目光望向窗外。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一座座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将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如果说 1978 年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始之年,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984 年绝对是全面达成共识的破局之年。
在这一年里,各种思潮和观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人们对于社会发展和经济改革的认识也逐渐清晰起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