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下乡采购(2/5)
“主任等我!我立刻回家去拿!”
“曹主任,您收干木耳吗?”
“收!”
一时间,田间地头都热闹起来。
四十多岁楚明远对着曹卫国连连道谢:“曹主任,真是太感谢您了。”
曹卫国连忙道:“楚村长,什么谢不谢的,乡亲们不容易,您放心,只要东西好,我一定都给最高的收购价。”
这年代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农民生产的粮食全部卖给国家,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部由国家供应,农民自己食用的数量和品种也得由国家批准后才能留下。
还对生猪、鸡蛋、糖料、桑丝、蚕茧、黄红麻、烤烟、水产品实行派购,品种多达132种。
对这些产品农民都不能自由买卖,价格也由国家统一规定。
全国城乡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布匹、食油、猪肉等生活资料全凭国家印发的票证供应。
国家对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低于其价值,而卖给农民的工业品高于其价值,这就是所谓“剪刀差”。
“剪刀差”实际上是一种“暗税”。
农民向国家除了缴明税,即公粮以外,在售农产品的同时,还上交了“暗税”。
剪刀差使农村一贫如洗,统购统销也加剧了城乡分割,拉大了城乡差距。
自从实行统购统销以后,农民就一直处于半饥半饱状态,饿着肚子把粮食卖给国家。
正是农民这一份可贵的奉献,为祖国的工业建设提供了原始积累,从而建立了初步的工业基础。
没有农民的伟大奉献,也不会有祖国的繁荣富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