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风生水起(2/5)
事实上,在这一职位上之外,他的身份还极为重要——他不仅是徐达长子,同时也是魏国公府无可争辩的 ** 。
尽管由于工作缘故,在日常生活中不经常回家拜会父亲,但他依然保持关注家庭事务的习惯并不因此缺失。
国公府的孩子掌握一些有关宫廷 ** 的信息其实不是太难的事,尤其是在像这种充满政治风云和家族影响力的环境中更是如此。
锦衣卫本是一个专门从事情报工作机构,手中拥有迅速准确的消息来源,使他对朝廷动态的了解几乎与朝中中枢部门媲美。
由此看来,徐允恭深知胡惟庸案件拖得过长,已经到了让皇上感到不满意的地步。
即便现在大部分的政治压力仍然存在于朝堂内部——尤其是徐达那里,但不论以“魏国公子”或“总督”的形象,他清楚地预见最终这个结果会直接降临到自己头上。
因此,在理解此理之后,徐允恭在前往见胡轲这一天前已开始了对胡惟庸的案进一步调查的筹划。
明朝政治舞台上,因胡惟庸的事件已经动荡多年,在面对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如果不尽快平息此局势,则会导致今年的大环境变得艰难起来。
而“封绩”这位人士的角色太过关键、敏感,徐允恭站在现有角度上看,以封绩为突破口则是当下最好的切入方案。
作为胡惟庸的核心人物,在胡惟庸出生之后,非但未遭殃,反而是通过隐蔽途径,潜入皇家拘留所。
这不仅仅展示了封绩的高明与后招,更表明他的存在证明了胡惟庸势力并未彻底被一窝抓净,甚至连皇帝预期也无法达到。
事实上,朝堂上反对胡惟庸势力的实际强度要超出人们的普遍预期很多。
他们不仅有能力暗地派出一位朝臣犯,通过此人向外界传播自己的主张,他们的团体还有着相当的决心和力量。
这是不仅仅是孤注一掷的表现,他们的冒险举动实质也是以某种方式向众人证实,尽管可能即将失败,但他们仍然具备强烈的抗争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