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煤球和肥皂(2/5)
事实上,在互联网兴起之前,每个大型经销商都可视为一个平台,只是他们思维固化,未能跟上时代步伐,最终被新兴的“互联网经销商”取代。
目前李伟所做的实质上是物流加平台的B2B模式,听上去高大上,实则是科技对人力的传统替代,并非真正的商业模式创新。
他却反其道而行,用人力取代科技,回归传统分销方式,通过来福领导的脚夫们传递信息构建平台,达成交易意愿,由阿布带领的送货工人负责物流环节,实现交易。
当然,李伟这么做增加了不少人工成本,但初期依靠高利润商品支撑,后续规模化运营就没问题了。他还计划直接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也就是B2C模式,届时无需逐一送货,直接冲击那些实体店。
哎呀,这手段是不是有些狠了?
李伟边听沈经的汇报,边规划未来发展,想到后面心里难免有些不安。但这也不能怪他,都是从后世那些平台学来的,商场如战场,他不得不变得现实。
嗯,都怪他们,李伟不断说服自己。
“这些人暂时不用管,以后我会另有安排。”听完沈经的话,李伟说道。
“阿布,你那边情况如何?”他询问道。
“回主人,近期我们的送货量剧增,底下的人很忙碌,有点应接不暇。”阿布如实回答。
李伟曾告诉过他们,对外称会长,不必叫老爷,更不要自称为奴仆,毕竟两人现在都是大管家,奴仆身份不利于管理。不过阿布坚持称呼老爷,还好没自称奴仆,李伟也就没再纠正。
“嗯,以后都改用大车,提前统计各店铺订单,统一收货和配送,这样能节省大量人力。”李伟思索后建议。
初期由于店铺和供货的工坊分布较散,货物量少,只能多用小车,但随着货品增多,就必须调整为集中使用大车运输。
目前的货源除了京城周边的工坊,还有外地的行商,他们的货物存放在官店或塌房。塌房并非倒塌的房子,而是专供行商歇脚的住所兼仓库,由户部管辖,京城的税务机构称宣课司,外地的则叫通课司。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