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 篇 二十四孝(3/5)
12、涌泉跃鲤:汉朝的姜诗,事母至孝,其妻庞氏亦孝顺。其母好饮江水,庞氏便常去江边汲水。其母又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但家中又无钱买鱼,两人只好天天辛勤织布卖纱,积攒钱来买鱼孝敬母亲。一次,庞氏汲水途中遇大风,未能按时回家,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便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泉水和鱼孝敬婆婆。
13、怀橘遗亲: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14、扇枕温衾:东汉时期的黄香,夏天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以尽孝道。
15、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6、闻雷泣墓:三国时期的王裒,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继续阅读
17、哭竹生笋:三国时期的孟宗,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