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被一而再、再而三提高的估价(2/5)
这就导致了,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欧洲的买手这一职业,在翡翠行业内有了极大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到了信息时代,这一职业更是得以了飞速的发展。
这些很懂行的职业买手,未必一定有自己的店铺或档口,也未必一定会自己囤货,而是当他们的客户有了具体的需求时,带客户或直接替客户去代为购买,从而抽取一定的佣金。
八鈅跟光头文就是圈内有名的职业买手。
而且是极为高端的职业买手。
圈子内有不少同行,一旦遇上资金周转困难,就会将手中的高端囤货委托他们去帮忙处理。
“为啥有他们参加,今晚的料子就一定能卖出好价钱呢?”
尽管郭岱君已经很好地解释了一番,魏阳还是有所不解。
“道理很简单,既然这两人明确了要来,那只能说明,他们手中已经有了对这些料子感兴趣的客户……”
郭岱君又解释起了其中的奥秘。
对于这种同行间的竞拍,职业买手跟普通同行确实是有区别的。
就以已经压出来了的那条手镯为例。
按照郭岱君最开始的估价,那条手镯同行价应该在一百五十万左右,但压出来之后,因为起货效果比预想的还要理想,因此她又将估价提升了二十万,到了一百七十万。
再算上镯心跟其它边角料,光是盖子那一片,手镯带材料,她的估价是两百万以上。
但这仅仅是同行价。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