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监生捐生(3/5)
说得再复杂一些,就是在科举的时候总有些学子或因笔力不足,或因时运不济,或是考的与自己不同的学说,导致在举业上面总是碰壁。
朝廷那里当然不会让那些有才学之人埋没,或者说不愿意放弃这个敛财的好机会,于是便允许他们花钱去买一个“学历”。
不是所有人想买就能买得到的。
一是要有一定的资格,二是礼部里那里会有名额限定。
只有至少过了第一关县试的人,才有资格去买个秀才。
买完秀才以后还得去当地学政办的书院里读书,完成学业以后才会授予秀才功名。
不管是买的还是考的,秀才功名其实也不是永久性的。
每三年就会有一次考核,考核不过关也是会被剥夺秀才功名的。
举人也可以买。
不同的是,这个资格被定在了秀才这个等级上,一般人没有秀才功名想买都没资格买。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且还得以“监生”的身份进到国子监去读书,读完书毕业以后才会授予举人功名。
当然了,因“蒙荫”或是“恩典”而进国子监读书的也大有人在,那些人有一些甚至连秀才功名都没有。
不管如何,花银子或是花关系进到国子监读书读出来的举人即使是后来授了官也会被正经科考出身的进士们鄙夷。
以“监生”“捐生”身份出仕而获得高位也不是不可能。
明朝的严世蕃,及清朝的李卫与田文镜即都是这样的出身。
一般举人做官满顶天了就是个知府,不会往上升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