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战略布局(2/5)
韩琦神色凝重地接话道:“官家,此次行动需预防塞尔柱干预。前往法蒂玛的军队数量不能过少,否则难以在当地立足,恐有变数。”
“据军情卫从绿衣大食来大宋的商人处得知,如今法蒂玛也正遭受塞尔柱人的威胁。要挖运河的这个位置恰好处于他们两国中间,若是能与法蒂玛谈妥,他们或许不会有太大的意见,毕竟大宋此举等于是在为他们抵御外敌。但不能大意,朕准备前期安排五个师的兵力过去。”
富弼听闻,眉头紧锁,提出他的疑虑:“官家,五个师的兵马再加上镇海军,如此算来,最少是六七万人。如此庞大的军队,后勤补给所需的船只数量极为庞大,可短时间内无法准备那么多蒸汽机船啊。”
赵立庆微微一笑:“富相,大宋将士此番是应拂菻国的要求过去牵制塞尔柱人,他们总不能坐视不管,理应提供一些物资,至少也要供应一部分粮食,以解我军后勤之忧。”
“如此一来,老臣就没什么担心的了。”富弼嘴上这么说, 心中却暗道:这位陛下还是一点都没变,跟当初在燕云坑辽人的时候一样,要是拂菻人知道真相的话,怕是要吐血,搭上一个公主,还要引狼入室。
吕惠卿接着奏道:“官家,根据臣等的测算,那几艘大型运兵船若要行驶上万里之遥,光是要携带的煤就要占据运货量的三成,如此一来,势必会影响运送兵马和物资的数量。臣以为,要是能在童卡至法蒂玛这一路的中途设立一个补给仓库就好了。”
“根据那些绿衣大食商人的说法,那片茫茫大海上倒是有几个比较大的岛屿,此事可从长计议,以后慢慢再完善吧。” 赵立庆心中自然清楚印度洋上有哪些地方适合设立军港和补给仓库,便借口是从商人处得知。
君臣几人对每个细节都反复斟酌、讨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军事行动的因素,直至有了一个最为完善的方案,这一场关乎大宋战略布局的重要会议才宣告结束。
靖丰七年的会试和殿试终于落下帷幕,赵立庆在审阅进士名单时,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赫然映入眼帘 —— 蔡京,其名次颇高,排名第九。
对于这样一位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人物,赵立庆决定要好好利用。毕竟,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如此名声的人,必有着非凡之处,哪怕是臭名昭着,也可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为大宋所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