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喜事(1/5)
永乐十年,正旦大朝之后,刑部、都察院、六科联合报告说朝觐官员一千五百人中有勘合数年不完者,很多,其中只有八十人完全符合。
朱棣命令嘉奖这八十个官员,马马虎虎的姑且担任原职,其他一律革除。
古代官员好多都是这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报喜不报灾,报虚不报实。朱棣没有惯这种作风,“一郡一县未必都无一事可言,都无一民不安?”有灾害的就立马赈灾,有问题的立马处理,有说错的也不会治罪,但是隐瞒不报则要被下狱治罪。
朱棣命令兵部尚书金忠前往应天、凤阳、滁州、和州、北京、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川、湖广等甄选年少良家子弟1118人,作为朱瞻基的护卫,这些人都是十七到二十岁之间。
当然金忠挑选的人不可能只有这么少的,总共有几万人之多,由薛禄来统一训练,称为幼军,训练合格之后,再返回原先卫所或者按照原有的制度来安排。
金忠是皇帝信得过的老臣子,由他负责教导朱瞻基当然没得话说。朱瞻基得知消息之后,心里面敞开来笑了,大喜事啊!
金忠虽然精于谋略,善于治事,但是毕竟是文官,练兵还是靠朱瞻基自己。不过,这也太小了,才十四岁。没办法,往死里练吧,不把我当人,我也不把你们当人。一个字:“练”。
站正姿一个月,站马步两个月。朱瞻基之前也是跟丘福学过的,学的还可以的,一板一眼的。他准备要特种兵那种,怎么快怎么来,淘汰下来的就练弓箭和弩。你跟蒙古兵搞什么兵阵,没有用,他是轻骑兵,你只有比他更野,更快。
后期,每个人配匕首,配兵工铲,腰刀,绑腿,木质面具。训练主要练力量,练平衡,练体能,练刀法。
“不能打仗的兵,不能打蒙古的兵,不要!”
“怎么才能打赢蒙古兵,就是要比蒙古更野蛮,更快,更不怕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