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展露锋芒 4(3/5)
胡大海对于自己几斤几两还是有着清晰的认知,他就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大老粗,运气好没死在枪林弹雨中,现在还当上了副厅局级的东城区分局局长,他知道以自己的能力估计这已经到头了。光是分局里那一摊子就搞得他焦头烂额,并不是胡大海喜欢大权独揽、搞一言堂,其实这几乎是那些带兵打仗出身的领导们的通病,在部队里如果军事主官不能在关键时刻当机立断,轻则贻误战机、重则有可能给队伍带来重大损失。
在主持分局工作时,胡大海还是下意识地把自己在部队的那一套带到了日常工作中。经历过老钱这件事,胡大海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对于以后的工作方式肯定要做出改变。
另外胡大海也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自己根本就不是动脑子的材料,人家老钱一个顺水推舟就差点让自己栽跟头,看来以后有事得多跟脑子好的人请教,至于请教的人选他都考虑好了,一个是市局人事处廖广安处长,另一个就是林宇。
胡大海是一线作战部队出身,而且转业的时候已经是当了三年多的团长,对于作战部队的事可以算得上了解颇多。林宇这样一位军功卓着的后起之秀,能够在因伤转业到地方工作,军方还给他保留着军籍,从中可以知道军方高层对其的重视程度。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也只有郭三虎和宋解放这两蠢货还没觉察到其中的含义。胡大海对于辖区内几个大企业的领导都有一定的了解,甚至就连这些人背后的靠山也知道。郭三虎虽然也是从部队转业,可他所在的部队就连二线都算不上,一直担当后方军械所、被服厂这些后勤部门的警戒任务。
解放后为了顺利接手各个重要企业,上级命令这些部队直接转业进入各个工厂、企业工作。郭三虎和宋解放以营级转业成为娄氏轧钢厂的dangweishuji和厂长,当时的娄氏轧钢厂也不过才千八百人的规模,经过公私合营以及后来的扩建,才有了如今上万工人的红星轧钢厂,郭三虎和宋解放也在靠山的一再举荐下短短数年成了副厅局级的领导干部。
看来这两人虽然级别上去了,可眼光却一直没有什么提升。胡大海清楚地意识到以后这两人好过不了。
不过现在胡大海可没心思琢磨那两蠢货,他拿起电话让总机给接通红星轧钢厂保卫处处长办公室,想要把院门、电话都弄好了的事告知林宇。可惜电话一直没有人接听,胡大海只好先把林宇的家庭电话号码通知了市局办公室,当然也不会忘记告诉廖广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