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高谈阔论(2/5)
此话一出,莫无涯暗叹一声。元武经四朝强兵方有今日之盛,但连年征战,以致民生凋零,赋税繁重。若罢兵休整,却又难成一统之大业,不可能每一位接任的君王都是雄主。
念及此处,他眉头微皱。“还有吗?”
“自然!国之兴盛,非独恃农商。文教者,国之精神脊梁也。当广设学府,延揽名师,不论贵贱贫富,皆令子弟入学受教。
习文以明礼义,修武以卫家国。使民有知识、技能、操守、气节。则举国上下,皆为可用之材,何愁国之不兴?”言罢,徐平扫视一圈,抬手作揖。“至于武备,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贵国连年征伐,虽疆域有所拓展,然损耗亦巨。当务之急,非在开疆拓土,而在守土安民。
武练士卒,汰弱留强,配精良军械,勤加操练。且用兵之道,贵在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
夏之圣祖帝君以智慧谋略,化解纷争于未然,方立大夏六百年国祚。岂能枉行穷兵黩武之举,以致生灵涂炭?
再者,依徐某看,军事征战,非单凭一国武力之勇。需洞察天时地利,详析敌我优劣。古之善用兵者,如昔夏之公孙业,以七万夏军破代国三十万之众,因势利导,巧用奇正之术。
征伐应先谋而后动,不可贸然兴师。战前当细探敌军虚实、兵力配置、以及粮草储备与将领习性。
而部卒间的协同配合更是至关重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