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卢循·桓玄(4/5)
以及,刘牢之呢?
作为统帅大军的主帅,北府军的首领,刘牢之在镇压孙恩的一系列作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晋朝廷派出的人,不管是地方长官,如太守王凝之、谢琰等人,还是紧急调动的高雅之等等,都不如何有作用,面对孙恩的时候,不论手中兵力如何、之前的声望如何,最终都落得个战败的下场;
而挽回大局、甚至在交战中占据了绝对优势、稳住了东晋朝廷的,是刘牢之及其手下的大军。
刘牢之本人能够带兵亲自镇压孙恩,到处奔袭作战,在间隙镇守山阴,在孙恩奇袭京口的时候带领主力直奔京口,就说明了他对这支大军的掌控力,也说明了他本人不是那种不上战场的将领;
刘牢之的部下刘裕能够带着不足千人的兵力大败孙恩的十万部众,除了证明了刘裕本人的高超军事水平、孙恩及其部众的军事水平之低外,还能够证明北府军士卒们的整体军事水平、训练情况。
北府军的战斗力,确实是可以肯定的。
这样的情况下,有刘牢之在,东晋朝廷怎么会被桓玄如此轻易的拿下?
甚至,只要刘牢之在战争过程中稍稍出一出手,帮助一下东晋朝廷,东晋朝廷的战败速度都不会这么快——最终很可能还是战败,但桓玄绝对做不到在元兴元年三月份就攻入京城,并且还能够直接行使权力。
“所以,这个刘牢之在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就投了桓玄?”曹操颇有些疑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