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邓禹之败(2/5)
或许等一等,等他们再了解一些事情,等他们经历更多的情况,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呢?
【这也让樊崇对局势产生了错误判断,他开始觉得东归好像也不是特别的困难,刘秀在长安东面的这一条封锁线看样子好像也不是不能突破。】
【但是事实上,这个感觉是错误的。】
【邓禹之所以这么屡战屡败,和他自己的决策失误脱不开关系,但是当时刘秀在整体局势上却并没有出错。】
【早在赤眉军向长安进军的时候,刘秀就派遣邓禹率军去攻打河东并获得了成功,而后,邓禹所部就一路向西,等待时机攻取长安。】
【邓禹所部的军纪当时也不错,所过之处没有怎么扰民,百姓们对于他们的前来还是非常欢迎的。】
【而在取得了河东、赤眉军也进入了长安之后,邓禹便把目标定在了上郡(治所于陕西榆林绥德县),以及北地郡(治所甘肃庆阳庆城县),还有安定郡(治所宁夏固原),这几个地方都是长安周边地区。】
【按照邓禹的分析,如今赤眉军刚刚得以进入长安,士气正旺,最是锐不可当的时候;但是他们不事生产,也没有长治久安的计划,长安即使有再多的财富他们也无法长久。因此我们没有必要现在就和他们对上;
倒不如先去北地,这些地方粮草丰富,牲畜众多,我们在这里休养生息、积攒力量,还能观察赤眉军的弱点,到时候一举攻破他们!】
【邓禹此时的判断是正确的,他派兵进攻上郡的各个郡县,所到之处皆是开门归顺,邓禹大军不仅获得了一座座城池,也获得了粮草和较为安定的环境。】
【但是在这里,他也出现了第一个失误,当然,这个失误也不能完全怪罪于他,毕竟这属于信息流通的问题,他原本也并非长安人士、刘秀军中也没有多少长安上层人士——】
【邓禹并不清楚,长安的粮草和财富究竟减少到了何等地步。】
【而这个问题,在之后的行军计划中,即使不是致命的,也称得上一句重要。】
朱元璋对邓禹比较欣赏,在他圈定的配享历代帝王庙的古今功臣之中,东汉时期的大臣仅有两人,一人是邓禹,另一人则是冯异。
而在对赤眉军的作战之中,恰好也是由邓禹和冯异二人主导参与。
虽然邓禹在面对赤眉军的时候屡次战败,甚至遭遇惨败,而冯异最终获胜、将赤眉大部消灭,可这并不影响朱元璋对邓禹的评价。
“邓禹之功名,立于诸侯之上。”他以一个后世打天下的帝王的角度,对邓禹的功绩给出了自己的结论,“邓禹的长处并非前线军事指挥,而是时局分析、战略规划、举荐人才等等,他并非韩信,而是光武帝的萧何。”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