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22章 评论·结束·后续(3/5)

目录

【有个问题在陈胜这里不怎么明显,但是在后面的刘、项以及再往后的起义和开国之中都很明确,我也想问很久了: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在自己的同乡同县之中拉出来那么多开国大将的?

回复:他们想要从别的地方扒拉开国将领也不容易吧?古代的时候交通不发达,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一定离开自己的家乡,想要组织人手,肯定只能先在自己的家乡组织,然后只要赢了,不就有一堆开国将领是同乡了吗。

我觉得还有个问题,现在不同地方的人说普通话都有自己的口音,更何况是古代……明朝不还有阁老听不懂下面官员的口音以至于难以交流吗?那起义军显然也不可能和别的地方的人混成一团……

↑你们都没答到点子上!楼主是问为什么有那么多有能力的将领出自同一个地方。我来说,这个问题很简单,首先大家起兵的时候都是同乡,这是基础;然后,一场又一场仗打下来,只要没死、只要活下来,然后再有点脑子有点经验,就是名将了。

楼上说的没错,其实有时候就是这样,只要能够活下来,几年十几年下来,怎么着也能成为一个名将了。当然不能排除有个别的天生将才,但这显然不可能对标所有人。

只有我想知道明朝那个听不懂说话的是谁吗?@2l,不要说一半就走啊,这件事情到底是你随口一说还是真的啊???

我也想知道,@2l,你回来说完啊】

朱元璋点头,没错,他的开国大将乃至文臣们,都有不小的部分是自己的淮右同乡。

而这里面说的那些原因,也没有问题。

在刚刚起兵的时候,当然是要找老乡们啊!

一方面,想要离开家乡去找其他地方的人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其他地方的人难道比老乡更值得信任吗?怎么可能!

同乡同乡,就有着同一家乡的情分;同时,同乡大多也有着类似的遭遇,比如说起来官府不干人事儿,大家就都能理解;再者,既然是同乡,那么指不定之前就认识,或者有着什么七拐八拐的姻亲关系——绕上几个人,大家就都能说得上话了。

这些,不比那些其他地方的人强?

等到做大做强了,那自然会吸纳别的地方的人,但那个时候,同乡组成的班底也早就已经基本形成,能够挤进来的新人绝不会多。

而同乡们之所以能够出那么多的将领……大部分时候,那还真就是拼杀出来的结果。

——就像是他老朱自己,如果没有拼杀出来,又哪来的大明?哪来的今日?

他拼杀出来了,所以有了如今的名号。

而在这个过程中,死掉的人有多少,那就是数不胜数。

至于说口音问题……这真的是个问题。

朱元璋一想起来闽广官员那一口带着乡音的官话,就感到头疼。

这些人再怎么努力,口音里面还是带着浓浓的闽广特色,听不懂!实在是听不懂!

朱标神色有点子微妙,他也想起来那一口口听不懂的官话。

但是……“爹,阁老是什么?”您是有什么设置新的官职的打算吗?

“啊?”朱元璋茫然了一瞬,阁老?什么阁老?这什么东西?他的好大儿在说什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末世夫妻穿古代,种田屯粮肉满仓 犬王出山 团宠小哭包,小少爷他软饭硬吃 俏知青成了兵王的心尖尖 赌王出狱,我带大嫂吃香喝辣 亿倍返还:双手插兜,没有对手! 我一傻皇子,你计较什么 星河路迢迢 家族修仙:我有七个宝葫芦 大明:干嘛老朱?我大姨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