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军功爵(2/5)
——当然,这些是指官老爷专门坑害某一家,至于那些因为官府的种种原因导致的家破人亡,并不计算在内。
而这些被弄得家破人亡的例子中,官老爷无不是罗织罪名将人坑害入狱,但这种罗织罪名最少、最少还需要“罗织”一二;若是他们有什么刑用于将过的权力……
他们甚至都不需要罗织了!
只要说一句你打算犯罪,就能让一个百姓入狱。
而到时候,简直就是彻彻底底地求告无门了。
当然,连坐也很可怕,特别是邻里连坐,不过是邻居而已,没有血缘没有其他关系,怎么就能连坐?
【那么,惩罚如此,与之配套的就是方方面面细致入微的法律,极为细密繁杂。】
【秦朝的法律并非每一条都严苛残酷,其中也不乏对于老弱的照拂规定,这方面有时候还颇为贴心。】
【但是问题在于,太细了,实在是太细了!】
【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从日常起居生活,到耕种从播种到生长到收获到入仓库的每一个流程,再到牲畜蓄养等各方面,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涉及到某一条法律。】
【而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大家不要忘了古人的识字率问题。】
【饶是后期的几个王朝,百姓也基本都不识字,秦朝的百姓又有几人识字?】
【细密繁杂的法律网络下,轻罪重罚的惩处理念下,不识字的百姓们如何能够安稳过活?】
【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百姓,也让百姓觉得可以接受,作为变法的主持人,商鞅自然给出了一整套可以应用的体制。】
【是什么体制呢?这就要谈到秦朝的核心制度之一,军功爵制了。】
“不识字”,这一点,触动了各个朝代中无数普通百姓的心。
识字,多么重要又多么珍贵的能力。
因为不识字,他们不要说惧怕远离家乡了,就是在家乡之中,在遇到重要事情的时候,都要担心会不会上当受骗、会不会被人糊弄摆布。
可是担心害怕又如何?不识字,就是没有办法,只能寄希望于自己足够幸运,厄运不会找到自己头上。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说如果真的碰上了大坑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认命呗,认命啊!不认命,又有什么办法,跑去告官?别开玩笑了。
所有的百姓,不论哪个朝代的百姓,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聪明愚笨,都有一条共识:如果可以的话,离官府远远的,没事儿别过去晃悠,有事儿一般也不要过去晃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