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1章 一切的开始(3/5)

目录

汉朝中后期的皇帝们脸色无疑有些僵硬。

鉴于大汉的起家过程,他们还真不能多么理直气壮地否认这个“起义”的正当性;鉴于大汉成功开国的成就,他们同样不能否认这是一个“事业”。

但是,现在坐天下的已经是老刘家了,大汉又怎么能鼓励支持“起义”呢?

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乃至于隋唐时期,关于“造反”这件事情,警惕的主要对象则是权臣重臣——当然不是忽视百姓,只不过鉴于这一阶段各路诸侯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他们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就更加偏向了这方面。

而位于时间线后期的,已经非常明了这两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的王朝,对这个内容的愤怒更是难以言表。

譬如赵宋的皇帝们:“造反还有什么值当说的?!无君无父的叛逆之举,如何称得上一个‘义’字?!”

那帮子作乱逆贼,不过是乌合之众,更是一群不知忠君爱国、也不知礼义廉耻的贼子罢了,如何能够和“起义”中的“义”字相联系?

——若是他们是“义”了,那朝廷是什么?明堂之上的天子又是什么?

有这样想法的自然不只是赵宋,元朝、明朝、清朝都同样。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时期,还有一个时期——秦。

刚刚完成六国一统没多久的秦朝,同样对于这个“起义造反事业”抱有一定的疑惑。

纵然是可以望文生义,但是漫长的时间间隔带来了字词含义的不少演化,以至于秦朝时期的人们想要理解这两个词要更为困难。

当然,仔细揣摩的话,还是能够得出一二结论的。

鉴于六国遗民的不安分,嬴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些人想要反抗大秦的统治:“传令下去,各地加强对六国遗民的防范。”

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这两个词的出现,但是在贵族的引导下,奴隶和黔首暴动进而导致国君出逃的事情可不少见,譬如卫国的卫出公和卫后庄公;再比如鲁国那边的盗跖一事,给鲁国带来的影响可不算小。

所以,这莫非是暗指大秦会因为这些复国之心不死的六国贵族们而产生巨大的动荡?

——不怪嬴政这么想,实在是到目前为止,因为“起义”“造反”而亡国的朝廷,还没有出现。

以及,这个声音说“历史”,还有“华夏古代”……这个用词,倘若不是这个天上的“神迹”对于词语含义的理解与大秦天差地别,那……

【在讲述具体的故事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起义造反的定义——是的,这是一个模板流程。】

声音语调轻松,仿佛在讲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丝毫不觉得这个内容有什么不妥之处。

【起义和造反,虽然大略上是可以指代同一个含义,没错,就是我们都知道的那个意思;但是实际上也有些微妙的差别。】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末世夫妻穿古代,种田屯粮肉满仓 犬王出山 团宠小哭包,小少爷他软饭硬吃 俏知青成了兵王的心尖尖 赌王出狱,我带大嫂吃香喝辣 亿倍返还:双手插兜,没有对手! 我一傻皇子,你计较什么 星河路迢迢 家族修仙:我有七个宝葫芦 大明:干嘛老朱?我大姨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