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发财了(2/5)
这棉花不是现代农田种植的棉花,而是木棉。
古代御寒,南北不同,北方富人以蚕丝被、裘皮、狐皮等动物皮毛保暖。
南方则是鸭绒、木棉等物填充被子保暖。
穷人用芦花做填充物,根本不保暖,古代冬天穷人不是饿死就是冻死。
木棉是木棉树结的籽实爆开后里面的白色纤维,这种木棉纤维短,韧性差,不能纺织。
且木棉树生长周期长,怕冷不耐寒,只适合在部分南方生长,木棉一直未能成为主要御寒之物。
后世用的棉花,最早出现在印度河流域,南北朝时期,棉花从南洋诸国传入中原。
但因为纺织技术问题,人们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仅仅将它作为观赏植物。
唐代高昌是产棉之地,唐军灭高昌,将棉花种植技术带回中原。
宋元时期,中原有若干地区种植棉花,只有权贵们才穿得起棉花制成的衣物。
那时棉花纺织技术最发达的是琼州,黎族妇女善纺织。
黄道婆将棉花纺织技术、生产工具从琼州带回内地,并传授,使内地纺织技术得以极大提升。
棉花真正成为百姓穿得起的衣物,得益于明初朱元璋在全国大力推广棉花种植。
到明朝中期,不论贵贱,不分南北,大明子民都穿棉布衣物御寒,一直延续到现代。
此时胡二郎送来的棉花、布匹于苏家珍贵无比。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