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珐琅彩的底款(1/5)
见到众人各不相同的神色,王大山心中有了底。
他用手摸了摸手中的瓶底带着的一部分瓶身部位,又接着说道:
“这件瓶子,无论是器型、工笔还是瓷胎,都没有明显的问题。
但在民国时期,珐琅彩瓷器刚刚流入民间,民间的匠人们对它的研究还不深入,并不知道两种的底款区别。
所以很多匠人在制作高仿品时,经常将底款搞错。把仿宋体的雍正年制写成了雍正御制,或者把楷书体的雍正御制,写成了雍正年制。
这在雍正朝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属于宫廷造办处匠人们的个人习惯,只是后来就变成了约定俗成潜规则。
这位大师和他的弟子们用这种款识,那位大师和他的下属们用那种款式。
雍正皇帝尤其喜欢珐琅彩,为了让自己烧制的瓷器拔得头筹,入了皇帝的法眼,后来就变成了固定的底款,只是匠人为了自己区分珐琅彩瓷器是那一派人做的。
不仅如此,珐琅彩瓷的底款还出现过双线圆圈内书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青花楷书款。
总之,时期不同,制作的工匠不同,雍正珐琅彩的底款就会有不同。
但是,绝对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而你看看这个底款,确是用仿宋体书写雍正御制,这在雍正朝的珐琅彩当中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