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大棚、锅炉和暖气片(2/5)
刘主任已经从公社供销社到县供销社担任副主任了,以王大山跟他的交情,弄一些施工材料应该不难。
自从王大山跟刘主任认识,王大山在供销社买东西就没用过票。
这里面除了有他和刘主任的交情,更多的还是因为到了1980年,随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不但种类越来越多,就连数量也能逐渐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到了1980年,很多地方,尤其是东北这样的重工业基地,购买自行车缝纫机这样的日常用品已经不需要工业券了。但像购买电视机收音机和手表这类物品,还需要工业券。因为这些东西的科技含量相对较高。
还有布票,就拿的确良来举例。
1972年,国家在辽宁建设首家大型化纤工厂“辽化”,实现“的确良”国产化。到了1978年12月份,位于上海金山的石化工厂建成了涤纶聚酯车间,从此,的确良开始敞开了供应中国的家庭。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好多地方的人们发现,买布竟然不需要用票了。因为供应量的增加,工业券的地位大不如前,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慢慢的不需要工业券了。
到了1980年,袁隆平虽然终于研制出了杂交水稻的制种,但此时却还没有大规模的种植,粮食产量并没有得到质的飞跃,粮票的作用依然无可取代。
除此之外,这个古老的国家,已经凭借着历史的惯性,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前进。
这就是改革开放和解放生产力所带来的好处。
下午王大山和李援朝去了县里的供销社。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