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论春秋(2024.8.28)(2/5)
我在问问题的时候,其实脑袋里已经有答案了,知识渴望着别人再点上一把火。文学也好还是传统文化也好,我们在这里学到的是事物的神与骨,落到实处,肉体的搭建需要数学、计算机、机械。那你知道你要学什么的。二者的拼接,需要实践。几句话说完了,要做,那就难了。看着办吧。
规律的工作能给一个人带来很多,比如高昂的战斗力和士气。不转起来,那心气肯定会衰落的。我不管别人是怎么治军的,我管理自己的窍门,就是先让自己转起来,规律起来,这样身心会好起来,接触新事物的欲望,创造的欲望才会强烈起来。蹲着,等于死亡。不能家里蹲!还是这个建议,开个玩笑还变成真的了,没班也要硬上。呵呵!也没为了别人呢!纯粹为自己而战。
不用假设这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该怎么做。如果这样假设,美其名曰是珍惜,倒不如说是奔向温存与软弱。今天的目标,是为了给明天的自己留下遗产的。未来的你会变成什么样子,取决于过去每一天的自己干了什么。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活着,是为了战斗,是为了变得更加强大才对。
人应该有两把武器,一前一后,忽明忽暗,虚虚实实。示弱的目的就是,下次攻击可以伤害加深。伤害不光取决于你的攻击力,也取决于对面的防守程度。
学了一个东西,就想着把这东西推广到所有的地方。比如说灵感,其实,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可以作为灵感,不必非要在书籍中,更狭隘一点,不必非在文学书籍中寻灵感。推广!
不要跑到别人的脑子里改别人的信念,坚守自己的信念就可以了。拿来,不要送去。
想要做什么都想好了,在没有突发事件或者修改以前,是可以一直做下去的。我连自己退休以后要干什么,等到自己在病床上如何度过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都想好了,反倒觉得轻快。想通了,想明白了,安排好了,就不用再想了,把胡思乱想的时间节约下来,可以干好多事呢!比如好好睡觉。
也确实,一直在码字总结啊,或者在想一些宏观上,战略上的事情,就很难把落到实处的东西做好了。想完,就不想,开始干活。
其实还是心惊肉跳,因为我不知道电脑的运行,就是,硬核的东西都不知道,接触的全是科普的知识。老板不在乎你是怎么做的,你得做完,所以,就考验了更多的事,但我觉得又不太是,状态不一样,考试状态和工作状态,本来难度就不一样,可调配的资源也不一样。不够聪明的时候,确实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一个人在悲观和在乐观时候的想法也不一样。那它所给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建议是否具有参考性呢?
观点不同的人真是处不到一块去的。我的三观比较陈旧,而且难以翻新,我就是觉得厌恶,做不到的。是啊,如果那么容易就改变,世界就没有那么多分歧了。
团队合作,确实是一个诱人的未来呢!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又让这美妙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早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就是重点,不是什么新鲜东西,然而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进步,是因为有跨不过去的嫌隙。既然有阻碍,那么单打独斗相比于合作,就成了阻碍少的了。想法可真天真,我不这样想,不过姑且算是学习和投资了。了解你你的三观我就敬谢不敏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