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专对(2024.8.8)(2/5)
一个东西复杂是一码事,这种复杂是否在某些领域表现得好又是另外一码事。拆解这种复杂的原理,让我们可以使用它。
恶自然是无处不在,但,在一般情况下,它是被约束住的。之所以设计成这样,是因为纯粹的善良无法活在复杂的世界上。生物为何存在?不是为了别的,单纯是为了加速能量流动而已,不要把自己想得太高。即便知道,也不该去过分地谴责这种现象,这种行为。成为更高尚的人,是一种选择,任何情况下,都不该强迫任何人去做本分以外的事。
不要过分期待。
我不知道阳光下的泡沫是什么,我只知道阳光下的石头比阳光下的土壤更热。
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一旦它与生俱来,那必定是多余大于不足,很多情况下不是恰到好处,是努力隐忍。天生不足的部分又相反,常常不足常常努力,不用担心多余。
不足胜有余。可是为何偏偏更喜欢有余的局面呢?名义上的好与体感上的好不是同一个好。
你是一个节,你面对的是一个网,一种错觉是,你觉得每个人都是一个网,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节。节面对网时会自卑,但节永远成为不了网。如果你自卑,那纯属自讨苦吃,因为自卑的原理不对,目的也无用,本不必自卑。
英雄在完成壮举之前并没有考虑太多问,因为考虑多了,事就耽搁了,失败了。左顾右盼的人符合中庸之道,活得会很舒服,但是难成为英雄。
同色,异色。这也有一个权上的比较。比如自己喜欢红色,但是因为大家都喜欢红色,都选了红色,自己想要与众不同,就选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那么这种喜欢,和对差异的追逐谁可以做主导呢?权重随着观测者的增多而改变。
失去痛苦的时候也失去了同理心。
踩了一圈雷之后,觉得有些雷还是至少要踩一次的,不然想不明白。
把写好的东西,自动执行的东西又拿出来说,觉得它高深,但实际学习后的效果不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