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梁寒郡的日记书

偏差(2024.6.10)(2/5)

目录

表现在代码上,可以理解为,粒子的属性为所有环节的控制器输出构成的矩阵,适应度就是单个环节的输出还有总输出的加权。为什么不直接考虑总输出?一是因为有很多约束,二是因为安全,三是因为稳定。

时刻考虑到理论与实际的偏差。无处安放的精力会让人痛苦,一直节约就是对的么?可能有一种绝对的对,这种绝对的对却绝对不是极端。

我突然感觉到了何为信息熵。你用三个字,既可以表达,“一件事”,也可以表达“一类事”。后者比前者的信息熵大很多。

同样是60万字,网文和国富论的区别是什么?网文基本上是言有尽而意有尽,其作用仅限于文字之内,看完了爽完了,也就完了,你还会有什么思索么?说你也要修仙?而国富论都是在说的例子,一直在说一类事,说完一类再来一类,言有尽意无穷,价值在书本之内,也在书本之外,引发无尽的思考。将一个问题的答案写出来,远不及给出一个类似例子的辩识方法或者解决办法。

至于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那就更加是无所谓的事情了。毕竟,好吃的东西不想招来苍蝇,也不需要得到苍蝇的认可。反过来说,高贵的鸟也不会跟乌鸦争强腐臭的肉。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只能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自动分层就好了。当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不一样而已,没必要硬往一起凑合。

所以也引发了很多思考,就是机器一味的替代人,是不对的。人要从繁重的劳动中脱离出来,而不是被彻底剥夺劳动权力,因为如果没有劳动,会缺很多东西,劳动是人的属性之一。可以问一问,可以不劳而获么?那不可以,剥夺了劳动的权力,是否也就是在剥夺获得的权力?

且,未必机器就一定做得比人好啊!代替有时候不是一种权宜之计么?怎么还反过来了?

这不是完整的思考,只是抛出一些疑问。好到极致,到底还算不算好?

刚看了两页,就思考了两千多个字,这书还怎么看完呢?密度实在是太大啦!

从哪到哪。我觉得,机器要提高的地方,不是算力,而是思考能力。

算力虽然还没到极致,但是已经很吓人了。而且当它摆脱了暴力拆解问题的思维禁锢以后,开始考虑模仿,依照概率进行分析的时候,已经很接近人的思考了。但世界是新的,怎么去看待新的事物呢?其实人也是,用旧的去赋给新的东西初始印象,在随着时间推移,一步步修改看法。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在星际乙女文里重生后,我疯了 秦始皇听我心声杀疯了,我吃奶 乞丐修仙,散修的奋斗史 梦与录 AI时代的人性考验 崩原铁:观影二创降临 三场雨过后,蓝星异能大爆发 开局送媳妇,从卖冰棍发家 附身诡异,她是规则怪谈推理女王 觉醒后,嫡长女她一路开挂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