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研究》(2023.11.28)(2/5)
“虚无主义的本质是人对人自身价值的否定。”我感觉解决的办法有很多呀,比如以邻为壑,只去否认别人的价值,不对自己做评价,或者将自认为不足的事情做到极致,让自己无法否定自己。这些做法的本质都是把人从“神”或者“命运”中解放出来,把理性归还给人自己。指责别人还是有一点相信神的色彩,有点怨天尤人之感。可极端的理智又将人推向另一种虚无之中。于是有了辩证的唯物。是否是中庸呢?其实最常见的做法是将实际发生的事中加入一些感性解释,聊以自慰。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别让自己陷入由虚无引发的深度的颓废之中。
用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来对抗虚无吧。有时自负一点,把没有把握的事先做起来也挺好的。在饥饿与清除饥饿的过程中收获的快感可以暂时抵御虚无。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海德格尔一再设问的,是为何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是否因为人的眼睛被“有”遮蔽而看不见“无”。其实同一事物也有其显式与隐式,兵法:“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无”并非是我们理解那种不存在任何物质的绝对的“无”,而是以某种我们无法观察、无法触及、无法测量、无法感知的形式存在着,它之所以出于这种状态,是为了酝酿、壮大,以为了紧接而来的成功。
我们的宇宙比较空旷,我们的心灵看似空虚,我们游离与对世界的“信”与不“信”之间,这三者是虚无主义的三种形式。仿照光的波粒二象性,我觉得虚无也是相对的,在某些时刻,它会表现出一些属性而隐藏另一部分属性,这样与其争论存在与不存在,连不连续,可不可分,完不完整,不如说“横看成岭侧成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