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羁(2024.2.19)(2/5)
陈旧的知识同样会混淆视听。但是你如何得知新旧之间谁对谁错?
如果知识更新的周期小于学习周期,我们就不必学了,因为跟不上?跟不上就没有意义?这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辩证问题。如果所谓的更新不过是一种周期震荡,我们倒应该是截取一个周期出来好好研究。
难知性也是大数量造就的,本质上是压缩可以被猜到的概率。
我们的研究必定有尽头。一个物质的寿命如果比眨眼之间还短,我们如何能发现它呢?这有约束。不过当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就是接受了自己的局限性,反而更进一步,开始想应对之策。
当然啦,思维有连续的,就必然会有跳跃的。量子性无处不再。
激进的并不直接有害,而是会增大犯错的几率,所以自然选择,也自然是更加偏向于稳定性而非激烈性。
我们如果不频繁扰动自己,抵抗力慢慢就高了。
为何会紧张呢?因为怕自己不努力,就成为不了想成为的人,进而,也就见不到相见的人了。
使用两套而不是一套也不是三套,是为了获取足够的稳定性与变异能力。其实,无论什么理论,都离不开生命,都离不开人。
变出去,它依然还可以再变回来。
那么,我该给自己留两手准备,再多则心乱,心乱则不成。而一手也不留,一旦失败,那失败得太纯粹。
不用积累太杂,一个地方敲进去就好了。
我已经给自己留一手了,后面,无所谓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