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2023.3.18)(2/5)
做点什么,并且,在绝境之中完成了平时完成不了的事情。思虑的,是现实中的问题,并不是小孩子打嘴炮。
其实要完成宏观的东西,牛顿力学就足够了。可是它不能满足人类的的发展。人类就像是一个骑着没有支架的自行车,停下来就会立马倒下,倒是很像没有翅膀的鸟。
什么是更重要的,考虑太多,把脑子都塞满了,就真能改变命运么?还是多做。可做什么呢?能做的也好,不能做的也好,都没能力把它们做到最好。是否努力意味着白白浪费?
不想了,不过我清楚一点,思考之后的放弃,和没思考表面上一样,实际上还是不一样的。
主人公即便在危机中,依旧考虑着如何利用这个危机保存自己,而不是一刀切彻底地躲避。
之后就能分析出必须要撑住的位置,给自己下命令,撑住之后就会获得较长的平稳期。可以理解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如此,思考和不回避都是它的前提。
如果一生都是安安稳稳,自然会对一些事情痴迷,赋予它过高的权重,而越是经历风浪的人,越能给予周围事物较为合理的权值,眼睛不再发红,变得理智。
血腥与杀戮,同理心的描述,可能未必是做什么,引发读者的思考本就是很好的写作手法。
当人的一生被写在一个小角落里,短短几行字就是那生龙活虎,辗转反侧,负重前行,布满荆棘,雨过天晴,斜风细雨,风雨飘摇,静言思之,这一些活生生的,最后都结束了,似乎天空并没有留下痕迹。
但这就是生命。
积累的快感。
我记得七堇年作品《澜本嫁衣》里面的那种求而不得的期待,与此小说合着来看,可以总结,人生,还是不要有太多期待。可以做事,但得之泰然,失之淡然。
人的属性已经被削弱太多了,所以用钱来衡量优劣,真的是训练而成,无可非难。
在大多数人都信奉上帝的时代,作者可以在这样的时代做出如此对抗性的无宗教的思考,让即便是现在没有宗教信仰但浑浑噩噩不知思考的我惭愧不堪。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