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襟见肘(2023.3.13)(2/5)
善于发现累心,但又做不到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算了,顺其自然好了。
我来观察一下,从过至今地去比较,到底那种状态是更好的?结论是,今天,此时此刻,是最佳的状态。
回过头来,也只发现,我的大脑被纸醉金迷破坏了,才变得如此脆弱。我们幻想的,或者我们被给予的概念,并不是真实的。
人是不能总活在梦里的。
形式上的增长会造成实质上的退化,愿望是很美好的,但实际上,人的能力与耐性是有限的,画饼画大了,饼就没了。
年轻人期望着无拘无束,摸石头过河的新鲜刺激感,而岁月是不饶人的,迟早,人要追求稳定性与可预见性。
在这个“快”的世界里,只剩下一个问题,“你能给我带来什么?”我无法回答,不是因为我不知道,而是我知道,我什么也给不了。
更讨厌的是一种无积累式的付出。
唉!只能说,前路漫漫!
只能奖励两种模式,一是聪明,二是勤奋,可偏偏出了些假聪明,假勤奋,哦!还是前路漫漫呵!难道要选择奖励愚笨么?如此聪明的人就要假装愚笨了。
大而无用,果然,带来一些优势必然带来一些劣势,这个模型是稳定的负反馈,所以,这是一个正常的,或者说正确的形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