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2022.9.18)(3/5)
无论在哪个角落,我都可以轻易地发现很多很多自己不懂得地方,这该如何是好呢?也就如上边说的,别刻意,若是强求,不如放手。总有几款适合自己的,贪多嚼不烂。
总感觉读书像是打疫苗,不为积累抗体,只为积累一些模糊但又十分确切的记忆而已。
要把心灵与眼睛打开,把嘴闭上。嗯,我赞同这句话,之后我自己的话也少了很多,但是有时话也很多,怎么说呢?接收信息要闭嘴,分析问题就可以用嘴巴辅助分析了。
当学得东西多了以后,我们就几乎不批评别人了,要知道一切都有可取之处,我们会用疑问来提出观点,等待着疑惑被解答,这就足矣,不必争论是非对错,没有意义。
不过无论是什么,我都没有全盘接收的习惯,人必须有一定的批判性,倒不是因为内容是错的,而是因为有些内容还不够好,还不够新。
一个善于学习的学生有着成为好老师的潜质,然而在效果上并不普适,因为他更趋向于适合自己。
一般经验可以削弱人的很多焦虑,比如,你在培养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它的基因里,就自然而然地存放着大量人类共享的基本经验,可以称这些经验为本能。仅仅以本能作为基础的人类已经比任何一种电子设备强大,我们的培养,只是在修剪,引导,甚至是令其自然发育而已。故然,焦虑会被削弱。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是
while(1)
{
………
}
不要尝试背字典,即便这很牛,但是残酷的事实就是,对绝大多数人,不合适。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