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国舅府后院葡萄架重搭格局(2/5)
“是。”褚遂良应下。
杜依艺上前:“纱艺坊丙组工匠,根据羊毛与麻不同的特性,改进了新的纱机,活架式八锭纱机,利用主架的来回移动,可让羊毛纺的纱更加的均匀。”
“农艺坊匠甲组工匠,根据国舅所说的设想,试制了不同结构的新犁,终选定两种,比起原先的犁,事半功倍。”
“农艺坊兴农院,对不同的试验田,改进种植方式,最优一田,原本是下田,今年夏收亩产高过寻常上田的产量。”
“铁匠坊……”
杜依艺一一汇报着窦乐小产业的技术改进效果。
其中最让窦乐感兴趣的一条。
铸钱。
隋末,每铸一千个钱,朝廷需要一千一百五十个钱的成本。各世家私铸,铜比例下调,重量与体积下调,就是劣钱,也需要九百多文。
而窦乐这边,因为手握两处铜矿,加上工匠们不断改进工艺。
铸钱成本已经控制在每铸一千个钱,成本在七百五十钱。
也就说,仅铸钱就能为窦乐每贯钱带来二百五十个钱的纯利润。
好事,全是好事。
杜依艺和褚遂良汇报完,一同离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