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又是略懂(1/5)
桑弘羊谈的是现实困境,这些问题在场的人也都清楚,或许有人私下里也想过将盐铁收归官营,但他们不会站出来说。
这种得罪人的事情,还是交给别人来做的好。
公孙弘眉头紧皱,这三个问题他确实无法解决,可他还能谈百姓,谈大义。
“陛下,自高祖皇帝以来,与民休息,盐铁业可自由经营,如今将百姓之利收归朝廷,与民争利,百姓们又该何以为继。”
“近年来盐铁价格上涨,百姓本就有所怨言,山东大旱后,粟米已涨至一百五十文钱一石,盐价更是已达粮价6倍有余,一石可达上千文钱。”
“盐铁官营之后,盐价势必上涨,百姓恐怕就吃不起盐了,还请陛下三思。”
听到这,陆鸣竟然觉得此时盐价与粮价比例还可以,没有太过夸张。
要知道北宋中期,盐价一度是粮价的四十倍左右,就这样,宋朝还被许多人称为古代百姓生活的最好的朝代。
汉武帝拿钱去打仗,去修仙了,宋朝那么多钱都花在哪里了?
很重要的一点,士大夫的待遇实在太好了。以包拯为例,他每年的俸禄高达一万八千贯,算上其他福利,相当于现代的年入近千万。
这钱是从哪里来的,高昂的盐价里有多少钱花在了这些士大夫身上。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