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两个罪名的严重性(1/5)
陈雪茹并没有太在意后半部分话,却被前面的话惊到了:“你真是这么认为?未来真的能开放商业?”
何雨柱点点头:“要知道农业是国之根本,工业带来富裕,商业使社会活跃。一个国家的发展,工、农、商都必不可少。
而现在国家物资紧缺,这样做也是一种策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无限的发展之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听罢何雨柱的话,陈雪茹愣了一下,随后喃喃地说: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话真精辟,你是怎么想到的?”何雨柱微微一愣,要知道这句后世七八年后才出现。
但他迅速应答:
“这是咱们祖先说的话。《周书》里提到过:农业若不好,则缺乏食物;工匠不做,则器械缺少;商人不动,则财货枯竭,自然资源开发不足。这四样是百姓的衣食来源。源大则财富多,源小则财富少。上富国,下富民。穷富之道,在于智巧者有余,笨拙者不足。
司马迁也曾说过,天下纷扰都是为了逐利而奔。商业不会过时,总有重新开放的一天。当我们的国力足以与世界列强抗衡时,也就是我们国家复兴之时。别担心,你总有一天可以拿回那个绸缎庄!”
听罢何雨柱的话,陈雪茹充满期待地点点头:“好,那我就盼着这一天了!”
对于何雨柱,陈雪茹满怀信心。
何雨柱说将来商业会有起色,那肯定会成真。于是陈雪茹说道:
“好的,过几天你陪我一同回去吧!”
要知道,公私合营的第一年仍是私方负责,之后便全归国家管理。过了三年,就彻底变成国营,与私人不再有任何联系。
这一年则是陈雪茹享受最后一笔分红,今后再无额外利润。从今年起,私人经商已经成了历史,一切皆由国家接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