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大明少年说(3/5)
这几句更受到大明刚读书几年的少年追捧。
更多的文人则追捧的则是开篇那几句。
随后土地改革的文章连续多期刊在报纸上报道。
魏忠贤专门雇佣写手阐述土地改革的利弊,提高百姓待遇,打压乡绅地主。
朱由校在大明的威望一时间达到了顶峰。
时代的洪流势不可挡,那些原本想着闹事的乡绅贵族在无法左右舆论到时候只能蛰伏起来。
更多的乡绅贵族决定跟随各路藩王南迁大荒州。
现在的大明已经不是他们的大明了,而是皇帝家的大明,是底层百姓的大明。
早在几年前腐朽的文管集团就已经意识到报纸对他们的危害,奈何他们没有能力发现如此大规模的报纸。
报纸从一开始的一份报纸2张,到现在一份报纸4张,售价始终在2文钱,这是妥妥赔钱的买卖。
以造纸世家的造纸能力只是4张半张桌面大小的纸张成本都要在10文钱,更别提印刷运输。
乱七八糟的成本加起来一份报纸的成本超过20文。
他们要是以2文的价格售卖,一期刊印刷1万份报纸,他们就要赔200多两银子!
继续阅读
以这些守财奴的形象哪里会做这种赔本买卖?
更何况皇家周报每个月3期,一期刊印刷都在10万份左右。
他们根本没办法和皇家报纸硬碰硬,这样三四年下来,整个大明州县以上的舆论基本都被皇帝一人掌控。
现在的报纸对于朱由校来说依旧是赔钱的买卖,想要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以大明现在的信息流通和物流速度都不支持。
对于这些小钱朱由校根本不在乎,掌握了流量就掌握的财富秘密。
至少皇家商会旗下的商品现在已经开始在报纸上打软广告了。
现在代理商已经遍布整个大明人口密集的州县。
天启12年正月15日,还有一件载入史册的事情发生。
经过一年半的建设,皇宫外面主干道上的电线杆和电线架设早已经安装完毕。
原本计划在大年三十点亮的路灯由于技术原因拖延了半个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