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提刀上洛,南下擒龙(3/5)
提刀上洛!
南下擒龙!
综上。
许尚之所以把自己的陵邑制度誉为升级版。
原因就是他希望从政治层面……
把关中和中原两大区域,紧密连接起来,进而让阶层也能流通起来!
当然。
许尚肯定也不能太过于偏向中原,冷落关中。
总之两边都得兼顾。
最好能够磨合出一个较为明确的政治平衡点。
“第一步,朝廷围绕骊山陵墓建好五座陵邑……以城为名,六国余贵和中原遗老遗少中,凡是自愿迁徙的,便给予其陵邑士族之身份。”
许尚认真的道:“而陵邑子弟可以通过朝廷的考核,下放到中原各地为官为吏,正好能够弥补大秦当前地方官吏严重缺额的现状。”
许尚拿出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身份:陵邑士族。
好处:入仕资格。
毋庸置疑!
这绝对是实打实的利好政策!
但……
“夫子!”
国尉屠雎闻言立即道:“请恕晚辈直言,在我大秦若想要拥有士族身份,就必须得获取五级以上的大夫爵!否则,便是动摇了军功爵位制度之根基,又置众多军武功臣于何地?”
继续阅读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
一至四级,谓之民爵。
也就是说,平民黔首最高只能达到四级:【不更】的民爵之顶。
再往上,商君规定朝廷会把功劳换算成钱财进行赏赐。
五至九级,谓之大夫爵。
关中士族可以通过军功,晋升到九级:【五大夫】封顶!
十至十八级,谓之卿爵。
这一层次往往都是大秦的中坚将领了。
而外臣最高担任的爵位往往是十六级:大上造。
至于十七级的驷车庶长,十八级的大庶长,惯例都是嬴姓王族的名誉爵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