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杜老头未归(1/5)
因为自己前世跟着姥爷也是学过国学的。
姥爷家生在徽州,徽州文化底蕴深厚,姥爷祖上就是亦商亦儒,家学渊源。
徽州读书之风很甚,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山间茅屋书声响”,“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史书之藏”,“东南邹鲁”之风形成。
教育发达,夯实的是徽州社会的人文基础,直接带来的是科举业的成就。
宋明清三代,徽州本籍中进士者1242人,素有“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一门八进士,两朝十举人”的佳话;
仅休宁一县就出过文武状元19位,堪称“中国第一状元县”。
杜尚清兄弟两个小的时候就被姥爷盯着学起了国学。
自己如今依靠前世的国学底子辅导他考上童生应该还是够用的。
赵夫子也说了,童生考试还有三部书也是要熟记的。
《弟子规》、《笠翁对韵》、《神童诗》
杜尚清拍拍胸脯,这些自己都会,难不倒自己,只是自己要跟着他一起吃苦了。
没有办法,没有付出哪有回报?古代这个社会,仕途投资也是挺重要的。
靠依附别人,终归不是长久之计。靠人不如靠己,自己家出一个读书人,甚至考上功名绝对是一大利好。
所以现在的杜尚清就像安装了一个小马达,早上带着护卫队锻炼,陪着老陈头打完八段锦。马不停蹄的便赶往工地,指导围墙的建设。
晚上则挑亮灯烛,带着两个孩子刻苦读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