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百骨刀之九州旗

第四百八十七章 登太室(1/5)

目录

焦河,村名,位于登封市中岳街道办事处,相传大禹治水时,嵩山东溪的蛟龙曾帮助颍河恶龙和大禹交战,大禹最终杀死了它们。后人就称这条河为蛟河,现经演变而称为焦河,焦河沿岸的村庄也就称为一溜焦河。

石簸箕位于登封大冶镇阳城山(马岭山)下的东施村,为一石底大坑,形若簸箕,故名。相传大禹治水时为制服为蛟龙助战的独角龙,而独角龙藏在阳城山下的一个深潭里,大禹就用神斧将潭壁砍开一个口子,将潭水放出而杀死了独角龙。

沁水,村名,位于登封市大冶镇北部,相传这一带原是一个大湖,大禹治水时化为和尚调动民众积极性,劈开秦五龙,将湖水排出,因此地泉水外翻,当地人称为“外沁”,故名沁水村,村里的小河也就称为沁水河。

清代史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窿然特起,形方气厚,故曰嵩高。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晋国司马侯曰:太室,九州之险也。又楚椒举(即武举,伍子胥的祖父)曰:周幽王为太室之盟,戎狄叛之。

晋永康二年(公元397年),(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篡权,齐王司马冏等自许昌起兵讨之。司马伦惧,夜使人披羽衣上嵩山,伪称仙人王乔,陈述符命。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刘渊遣子刘聪等犯洛阳,刘聪亲祈嵩山,留军围洛,洛中乘虚出击聪军,败之。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入洛阳,遣使祠嵩高。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祭嵩高。永平中,择嵩山形胜地,北魏宣武帝元恪立闲居寺。北魏孝明帝元诩神龟二年(公元519年),胡太后游嵩高。永熙二年(公元533年),北魏孝武帝元修狩于嵩高。永淳初,唐高宗于山南作奉天宫。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则天封嵩高为神岳,禅少室。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武则天幸嵩山。次年(公元700年),武则天复幸嵩山。宋嘉定八年(1215年),蒙古攻金潼关,不能下,乃由嵩山小路趣汝州,遇山涧,辄以铁枪相连,锁接为桥以渡,遂趣汴京,金人大震。

太室山,主峰峻极峰为嵩山之东峰,海拔1491.7米,主要建筑为中岳庙、嵩阳书院。据传,禹王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此,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之为“太室”。太室山共三十六峰,主峰“峻极峰”,则以《诗经·嵩高》“峻极于天”为名,后因清高宗乾隆游嵩山时,曾在此赋诗立碑,所以又称“御碑峰”。登上峻极峰远眺,西有少室侍立,南有箕山面拱,前有颍水奔流,北望黄河如带。倚石俯瞰,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气势。山峰间云岚瞬息万变,美不胜收。正如诗中所说:“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

太室山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朝,是嵩山道家的象征。太室山南麓的嵩阳书院,是嵩山儒家的象征,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物理法师,不服solo 火系法爷修炼指南 我们一家掉进了里世界 迷失:毁灭与希望的乐园 紫云符箓传 NBA之大致我兄弟 带着酒店穿年代,被四个哥哥团宠 破案:谁说外卖员就不能搞点副业 改造窒息婚姻,是束缚还是幸福 龙脉传人:山村少年的逆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