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黑吃黑(2/5)
“哪里。”张荣很受用“俺们本是同乡,能帮上忙俺一定不会袖手旁观。这样,郑解元把令兄那位朋友的情况打听来给俺,俺摸摸底。”
郑直立刻答应下来,正要起身告辞,突然发现张荣穿的不再是牛皮直缝靴而是皂靴,赶紧道“恕俺眼拙,不曾想张大哥已经续黄,改日俺请客。”
张荣笑着摆摆手“俺家大父去年没了,俺也是刚刚袭了职。估摸着郑解元这一阵忙,本打算过段时候再告知。不想郑解元却找来了。”
郑直自然不信这个满嘴没几句实话的野牢子,他和张荣真的没有多熟,说实话,两个人不过是各取所需。他入狱当天,这厮卖的饽饽就要五十文一个,还概不赊欠。若不是郑直很快出去,非得让这厮榨干不可。因此别看现在张荣对他这么亲近,可一旦郑直给不了好处,对方一定会翻脸。
不过有了张荣指点,郑直心里也有了谱。赶紧回家准备向郑虤询问他那位朋友的详情,却不想已经有人在等他了。
“这位是朱指挥的大公子。”郑宽为郑直介绍,待双方见礼之后继续说“还是烦劳朱公子将指挥的意思重复一遍吧。”
“自然。”朱卿今年二十来岁,长得颇为英气,一身武生打扮,头戴方巾,说话铿锵有力“俺家大人的意思,郑家叔父还有两位贤弟的乡进士牌坊还是立在俺们卫司衙前为好。费用自然不用郑家出,诸位大贤,俺们卫中同袍自然愿意分摊。”
真定卫设于洪武初年,如今的军户全是太宗御极之后填补的。至于原本的军卒,杀了太宗那么多将士,以至于英国公府到现在都听不得真定战鼓之音,不该拿命来还吗?
从永乐初年到如今,近百年间,掌印管卫事的却不过两家。一家是丁家,强盛一时,却在宪宗末年,因为受到牵连丢了印;另一家就是如今掌印的朱家。
期间不是没有人企图抢权,比如郑家。郑直的祖父郑福之所以起复之后调卫真定卫,当时就是瞄着被丁家丢下的卫印去的。奈何他老人家到真定卫的第二年就病故;郑直的父亲郑实励精图治,好不容易拿到了佥书权,本想着大有作为,却因为祖田被淹,很快撒手人寰。就是如今远在庄浪的郑虎最初也是存了靠武举回卫夺权的心思。
“贤兄来的晚了。”郑直不卑不亢的回了一句“前几日俺们已经应了翰林院的石熊峰,将牌楼立在藁城。”
继续阅读
水淹郑家祖田的事应该与朱家无关,毕竟真定卫指挥使朱忠是掌印官,只要他不犯错,郑家永远也威胁不到他。可郑直还记得一句话‘防患于未然’,十多年前朱家又何尝不是一个佥书指挥。谁又能保证朱家不会以己度人,来个先发制人?所以郑直从小就对真定卫的一掌印、二佥书、二军政指挥这五家没有好印象。
朱卿一听,脸色顿时不好看了“俺今年也得了恩典,补了武生,说起来也算是郑解元的同袍。还望郑解元三思。”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