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殿试(3/5)
一切准备就绪,鸣鞭,鼓乐齐鸣,康熙就座。今年主持的大学士从殿内黄案上捧出考题,交给礼部官员放置在丹陛黄案上。众人一起向康熙行礼,礼部才能开始发放题纸。考生们跪受后,到殿内试桌上答题。
江晨作为头名,自然是第一个拿到试卷的,在答卷的前半页写明履历三代及姓名、籍贯、年龄等后。江晨开始看题,只见卷子上写着的问题是‘黄河水患不断,经过数年的治理,却没有起色,你们这些贤才,比那些渎职、遵循陋习、营私舞弊的无用之人要明事理,可有什么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原题在最后,这是蠢作者大致翻译的,不准确见谅)
黄河水患不断,一直是康熙的心中隐忧,年年决堤年年治理,年年治理年年决堤。自一代治水能臣靳辅因康熙的权衡利弊被牺牲掉之后,新河督王新成在康熙三十一年因挪用治河银两被查出,后来被推上位的更是平庸无能,本来因靳辅多年治理有所好转的黄河又开始年年肆虐,但又去哪里找第二个靳辅呢?
这几年的考题多跟黄河治理,相关事务管理有关系,这题确实好猜,可却不好答。
首先,如何治理黄河就是大学问,哪怕靳辅所着的《治河八疏》也遵循明人潘季驯的‘束水攻沙’,即疏浚河道,多开引渠,以河水来冲走泥沙,保证运河的正常通行。他创造性地提出了“遥堤”方案,即在主河堤之外再建一道堤坝,以防备洪水决堤。另外,靳辅还提出了开挖“中河”的方案,使运河中的漕船能避开水浅沙多的黄河河段,从新挖的河段通过,这样就能大大提高通行效率。
只是这样的能臣,为了治水,好好的官衙不住,在治水现场吃住,还不是因为不能兼顾同僚情谊,被人掀翻了?都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治水付出大可捞不着好,还要远离政治中心多年,一旦京中起了疑心,官途不就到头了吗?不划算,不划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